阻垢分散作用是水質穩定劑的主要基本功能。建立正確、簡便、客觀的阻垢劑性能評定方法是廣大水處理工作者的任務之一。目前我國實驗室常用的評定方法主要有靜態阻垢法、鼓泡法和極限碳酸鹽硬度法川等。這些方法大多存在測定時間長、操作煩瑣、重現性不理想等缺點,為此,在綜合評價、改進這些方法的基礎上,我們又先后提出了pH位移法和電導法等評定方法。與經典方法相比,pH位移法和電導法具有實驗周期短(由6一24h縮減到2一10min)、操作簡單(只需1臺pH計或電導率儀)、數據重現性好等特點,但它們所反映的仍只是鰲合作用的貢獻,測定結果同樣也不能反映阻垢劑的綜合性能。雖然量熱法可同時反映晶體成核和生長過程的貢獻,但受溫度測量精度(采用貝克曼溫度計,測溫精度為0.001℃)的影響,方法的系統誤差較大,較難反映不同阻垢劑之間的細微差別。因此,探索客觀、公正、簡便的實驗室評定阻垢劑綜合阻垢性能的方法,是一項具有實際意義的工作。
1阻垢劑作用機理
從作用機理上來講,阻垢劑的作用可分為鰲合、分散和晶格畸變三部分。且在實驗室評定試驗中,分散作用是鰲合作用的補救措施,晶格畸變作用是分散作用的補救措施。
1.1鰲合作用
由中心離子和某些合乎一定條件的同一多齒配位體的兩個或兩個以上配位原子鍵合而成的具有環狀結構的配合物的過程稱為鰲合作用。鰲合作用的結果是使得成垢陽離子(如ca2+,Mg2+等)與鰲合劑作用生成穩定的鰲合物,從而阻止其與成垢陰離子(如co32一,5042一,Po4,一和51032一等)的接觸,使得成垢的幾率大大下降。鰲合作用是按化學計量進行的,如1個EDTA分子鰲合1個二價金屬離子。鰲合劑的鰲合能力可用鈣鰲合值來表示。通常商品水處理劑的鰲合能力(以下各藥劑活性組分質量分數均為50%,鰲合能力以CaCO3計):氨基三亞甲基麟酸(ATMP)—300 mg/g;二乙烯三氨五亞甲基麟酸(DTPMP)—450 mg/g;乙二胺四乙酸(EDTA)—15om歲g;經基亞乙基二麟酸(HEDP)—45om擴g。折合算來,1 mg鰲合劑只能鰲合不足0.5 mgCaCO3垢。若需將總硬為smm0FL的鈣鎂離子穩定在循環水系統中,所需的鰲合劑為l000m郭L,這種投加量在經濟上是無法承受的。由此可見,阻垢劑鰲合作用的貢獻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但在中低硬度水中,起重要作用的仍是阻垢劑的鰲合作用。
1.2分散作用
分散作用示意如圖1所示。分散作用的結果是阻止成垢粒子間的相互接觸和凝聚,從而可阻止垢的生長。成垢粒子可以是鈣、鎂離子,也可以是由千百個CaCO3和MgCO3分子組成的成垢顆粒,還可以是塵埃、泥沙或其他水不溶物。分散劑是具有一定相對分子質量(或聚合度)的聚合物,分散性能的高低與相對分子質量(或聚合度)的大小密切相關。聚合度過低,則被吸附分散的粒子數少,分散效率低;聚合度過高,則被吸附分散的粒子數過多,水體變渾濁,甚至形成絮體(此時的作用與絮凝劑相近)。與鰲合作用相比,分散作用是的。實驗表明,1 mg分散劑可使10一100 mg的成垢粒子穩定存在于循環水中,在中高硬度水中,阻垢劑的分散功能起主要作用。
1.3晶格畸變作用
當系統的硬度、堿度較高,所投人的鰲合劑、分散劑不足以*阻止它們析出的時候,它們就不可避免地析出。如果沒有分散劑的存在,垢的生長將服從晶體生長的一般規律,所形成的垢堅固地附著在熱交換器表面上。如果有足量的分散劑的存在,由于成垢粒子(由成百上千個CaCO3分子組成)被分散劑吸附、包圍,阻止了成垢粒子在其規則的晶格點陣上排列,從而使所生成的污垢松軟、易被水流的沖刷而帶走。投加與不投加分散劑時所形成的垢樣的X-衍射圖和電子掃描電鏡照片如圖2、圖3所示。
從圖2、圖3可以看出:不加分散劑的CaCO3垢樣具有規則的外形,質地堅硬,其X一衍射圖也具有確定的峰;投加分散劑后,CaCO3垢樣呈無定型狀態,質地松軟,其X一衍射圖的晶體特征較弱,表明分散劑的存在確實改變了晶體的結構,具有較好的晶格畸變作用。在高硬重垢水中,阻垢劑的晶格畸變性能起主要作用。
2阻垢性能評定方法及其特點
2.1鰲合能力與部分分散能力的測定
在阻垢劑評定試驗中,將達平衡后的試樣靜置10h或涼至室溫,用EDTA滴定上層清液或濾液中的穩定鈣離子濃度,以上層清液或濾液中穩定鈣離子濃度的多少來評價阻垢劑阻垢性能的優劣。屬于這種評定方法的有靜態阻垢法、鼓泡法和極限碳酸鹽硬度法等。
在有阻垢劑存在的條件下,溶液中Ca2+的存在形式有以下幾種:自由鈣離子(比例很小)、含鈣離子對(如[CaOH」+,[CaSO4」。,[CaCI」+,[CaC12」0,[CaHCO3」+等,比例較小)、鈣鰲合物(所占比例與所投人的鰲合劑濃度有關)、被分散劑吸附且能夠懸浮在溶液中的CaCO3顆粒、被分散劑吸附且沉積在容器底部的CaCO3淤泥等。隨著硬度的升高或濃縮倍數的升高,溶液中碳酸鈣顆粒的個數越來越多,粒徑也越來越大,因此被分散劑吸附且不能在溶液中懸浮的cacO3的比例越來越高。
顯然,上述所謂的上層清液或濾液中只含有自由鈣離子、含鈣離子對、鈣鰲合物和部分被分散劑吸附且能夠懸浮在溶液中的CaCO3顆粒。在硬度較低、阻垢劑濃度較高的條件下,這也許包含了溶液中總鈣的絕大部分,用此時的測定結果表示阻垢劑的阻垢能力是正確的。但當溶液的硬度較高、阻垢劑濃度相對較低時,沉積在底部的CaCO3淤泥狀垢已成了溶液中總鈣的大部,此時仍用上層清液或濾液中的鈣離子含量來表示阻垢劑的阻垢能力則就不正確了。
2.2鰲合能力的測定
pH位移法和電導法是測定溶液因Ca2+與CO32-的結合而引起的溶液pH和電導變化的測定方法〔6一8〕。由于CaCO3晶體的生長(或聚集)和老化不能引起溶液中H+濃度和導電粒子數的變化,因此pH位移法和電導法是單純測定阻垢劑鰲合能力的方法。
研究表明,在一定的硬度范圍內,pH位移法和電導法的測定結果與經典的靜態阻垢法和鼓泡法具有相同的變化趨勢,表明這兩類方法的測定內容的本質是相同或相近的。進一步可以推斷,在靜態阻垢法、鼓泡法和極限碳酸鹽硬度法等測定方法中,相對于鰲合能力,分散能力的貢獻較小,即很少顧及分散能力的阻垢貢獻。
2.3傳統評定方式下常規阻垢劑的阻垢性能
由于常規阻垢劑性能評定方法(靜態阻垢法、鼓泡法、極限碳酸鹽硬度法、pH位移法和電導法)所測定的主要是藥劑的鰲合性能,很少顧及藥劑的分散能力,更不包含藥劑的晶格畸變能力,因此這些方法在評價中、低硬度水中阻垢劑的阻垢性能是適用的,但對于高硬水質,這些方法則是不適用的,其結果也是不正確的。由于HEDP和ATMP具有較好的鰲合能力,采用上述評定方法可得到它們的阻垢能力優于任何阻垢分散劑〔如聚丙烯酸(PAA)、水解聚馬來酸醉(HPMA)、聚環氧唬拍酸(PESA)、麟酞基梭酸共調聚物(POCA)和多氨基多醚基亞甲基麟酸鹽(PAPEMP)等〕的結論,這顯然是不正確的;用這些方法也幾乎不能分辨各種阻垢分散劑(包括水法聚馬與溶劑法聚馬)之間的差別,這顯然也是不合理的。
有一種適用于高硬度、高堿度、高濃縮倍數水質的復合藥劑側,經典方法評價得到阻垢率為20%一35%的結論,動態模擬法得到阻垢率>90%的結論,現場使用于補水總硬為7.5 mmol/L,堿度為9.2 mmol/L,濃縮倍數為2.5的循環水系統,3年未發生結垢現象。這進一步表明,目前所廣泛使用的阻垢性能評定方法(靜態阻垢法、鼓泡法、極限碳酸鹽硬度法、pH位移法和電導法)是片面的,在評價高硬水中阻垢劑的性能方面與實際相距較遠。
3其他評定方法
可用于評定阻垢劑性能的方法很多,如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可觀察晶體的成核、生長、聚集和吸附過程。用原子力顯微鏡研究有阻垢劑存在的碳酸鈣晶體的生長,可以看出阻垢劑對生長的抑制作用。用X一衍射法可以比較在不同阻垢劑存在的條件下垢樣的細碎程度、晶體的畸變程度及晶系的變化。用粒徑分布儀可研究在不同阻垢劑存在的條件下,成垢物質的成核和生長動力學。但這些方法大多需借助專門的儀器,只能被研究機構采納,很難在廣大用戶和現場評定中推廣。
動態模擬法是評定緩蝕阻垢劑性能的zui可靠方法,但由于其實驗時間長、物力財力人力消耗大,也不是一種多快好省的方法。我們實驗室所采用的硬垢測定法是一種能夠同時測定阻垢劑的鰲合貢獻、分散貢獻和晶格畸變貢獻的方法,其基本步驟是:按鼓泡法進行阻垢試驗,鼓泡結束后用原液以lm/s的流速沖刷器壁上的垢樣2min,棄去,器壁上的殘留物被認為是硬垢。用過量鹽酸洗滌器壁,將洗滌液稀釋至一定刻度,然后分析洗滌液中Ca2+濃度。Ca2+濃度越高,說明硬垢量越多,阻垢劑的綜合阻垢性能就越差。這種方法所得到的結果與現場實踐效果一致。如果建立規范的操作步驟,可改善評定結果的重現性,是一種具有實用價值的阻垢性能評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