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國藥典》(2000年版)[1]
本版藥典純化水的測定項目包括酸堿度、氯化物、硫酸鹽、鈣鹽、硝酸鹽、亞硝酸鹽、氨、二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揮發物、重金屬,共11項。其中,硝酸鹽與亞硝酸鹽分別建立了檢測方法。對注射用水細菌內毒素*也降至025EU/ml。
1.2USP24[2]
以往各版USP對純化水規定的理化檢測指標共9項:pH、氯化物、硫酸鹽、鈣鹽、氨、二氧化碳、重金屬、易氧化物及總固體(不揮發物)。在USP24中取消了pH的檢測,因為藥典委員會認為,在大氣平衡條件下,如果電導率合格,pH不會不合格。關于重金屬一項原有測定方法的靈敏度僅為mg/L級,而美國飲用水標準中一些金屬離子的限度為μg/L級,遠比USP規定嚴格。由于制藥用水必須用符合美國飲用水標準的原水制取,加之現有生產工藝也不會給制藥用水引入重金屬,所以此項檢測也取消了。USP24對制藥用水質量標準改動zui大的是就地生產使用的純化水與注射用水。它刪去了所有檢測項目而代之以總有機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與電導率兩項,即TOC不得超過05mg/L,電導率不得大于13μs/cm(25℃)。與《中國藥典》(2000年版)另一個不同之處是,USP24有微生物糾偏限度(actionlimit)的要求:飲用水不超過500cfu/ml,純化水不得超過100cfu/ml,注射用水不超過10cfu/100ml。根據USP24標準,飲用水中不得檢出革蘭陰性菌。
1.2.1電導率測定[3]:USP24規定,就地生產使用的制藥用水用電導率測定替代氯化物、硫酸鹽、鈣鹽、氨及二氧化碳5項檢測。舊版USP對上述5個項目采用*檢測的辦法,通過目測判定度差,帶有較大的主觀性。而電導率代表各種離子在水溶液中的導電能力,可用來表示各種離子的總量,既、簡化了檢測方法,又能在線測量、隨時監測水處理系統的工作情況。
1.2.2TOC測定[4]:USP24用TOC測定替代了易氧化物的定性檢測。從一定意義上說,TOC檢測是水污染的宏觀調控項目。各種有機污染物、微生物及細菌內毒素等有機碳化合物經過催化、氧化后均會轉變成二氧化碳,進而改變水的電導率,電導率的數據又可轉換成TOC的量。如果TOC控制在一個低水平上,就意味著水中有機物、微生物及細菌內毒素的含量處于較好的受控狀態。這就不難理解一些先進的制藥企業在進行清潔驗證時,為何將總有機碳的檢測作為重要的一項。
1.2.3微生物糾偏限度測定[3]:USP24在通則“制藥用水"部分提出了要控制微生物糾編限度或警戒水平(alert level),以便及時發現不良趨勢。USP24在制藥用水各論中之所以不規定微生物指標,是因為大多數情況下以現有微生物技術至少需要48h才能得出培養結果,在這段時間內,取樣的那批水已經用到了生產工藝中,如果不符合制藥用水的要求,就要廢棄這批產品,這顯然會造成浪費。為此,可以把警戒水平和糾偏限度理解為制藥用水系統運行的控制標準。USP24對水中微生物檢驗提出了如下推薦方法,即飲用水:傾注平皿法,zui小樣品量10ml,平板計數瓊脂,30℃~35℃,培養48h~72h;純化水:傾注平皿法,zui小樣品量1.0ml,平板計數瓊脂,30℃~35℃,培養48h~72h;注射用水:濾膜法,zui小樣品量100ml,平板計數瓊脂,30℃~35℃,培養48h~72h。